四并亭

蹛林初跃玉羁旋,已觉芳菲近日边。
塞上胭脂侵酒面,江南寒食落尊前。
魂迷一水花临浦,醉入东风絮满天。
金谷更饶春色好,四难犹恐负华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并亭》是北宋名相王珪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下面将深入探讨《四并亭》:

  1. 作者介绍
  • 王珪,字禹玉,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政治家、宰相,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意与内容:《四并亭》描绘了诗人在四并亭中所见的景象。诗中的“蹛林初跃玉羁旋,已觉芳菲近日边”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四并亭时的美好感受,而“塞上胭脂侵酒面,江南寒食落尊前”则形容了春色满园的壮丽景色。
  • 艺术手法:王珪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深厚的情感。例如,“魂迷一水花临浦”,“醉入东风絮满天”,这些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背景与创作时期
  • 《四并亭》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王珪通过这首五言古诗,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文学影响
  • 《四并亭》作为王珪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王珪的诗歌风格和审美情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审美追求。

《四并亭》不仅展示了王珪作为北宋文学家的艺术造诣,更是通过其独特的文学手法,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王珪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北宋时期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