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景仁正议致政归颍昌

十年汉殿辞荣去,颍水今归作故乡。
曾赋洞箫真蜀客,能吟夜雨胜何郎。
放怀云外追黄鹄,别梦春深过玉堂。
可惜当年挂冠早,华星不及到文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范景仁正议致政归颍昌》是宋代诗人王珪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创作背景、诗词内容与艺术特色等角度进行深入解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珪,字休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卓越的诗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作品出处:《送范景仁正议致政归颍昌》是王珪为好友范景仁致仕归来所写的一首词作。范景仁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和高洁人格的官员,其辞官归乡的举动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1. 诗词原文与赏析
  • 原文:“十年汉殿辞荣去,颍水今归作故乡。”这句描绘了范景仁离开繁华的朝廷,回到家乡颍州的景象,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 “曾赋洞箫真蜀客,能吟夜雨胜何郎”:表达了范景仁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能够将个人情感融入诗歌之中,如蜀地的洞箫般悠扬动听,夜晚的雨水也比何郎的诗更令人动容。
  • “放怀云外追黄鹄,别梦春深过玉堂”:描绘了范景仁志向高远,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可惜当年挂冠早,华星不及到文昌”:反映了范景仁对于自己早退官场的遗憾,认为未能像其他杰出人物那样名留青史,感到有些许的失落。
  • 艺术特色: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范景仁生平及离合情愁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1. 文化与社会影响
  • 时代背景:宋朝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 社会影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王珪对友人范景仁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它激励人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要勇于追求内心真正的热爱,不拘泥于俗世纷扰。

王珪的《送范景仁正议致政归颍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代诗人对友情、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