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四

玉奴招手。来看前山琼琢就。
透骨侵肤。似恁清寒更有无。
春工纵巧。只许梅花称独妙。
花底逢人。逐马银杯误认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 其四’,这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的朱祖谋创作的词,属于双调四十四字的体裁。该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为,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
  • 朱祖谋(1867年—1932年),字藿闻,一字孝臧,号石莲、彊村老人、强村遗老、谢山,浙江绍兴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近代重要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格独特,以婉约为主,兼有豪放之风。
  1. 作品原文
    支离病骨。一殉浮名成解脱。破寺回飙。夜夜归魂季母招。苔花及榻。命烛论心恒见跋。何处沾巾。斗酒青山北郭门。

  2. 词句解析

  • “支离病骨”形容身体衰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病痛而导致的身体状态。
  • “一殉浮名成解脱”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 “破寺回飙”暗示诗人在寺庙里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由。
  • “夜夜归魂季母招”表达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情感,季母可能代表了诗人的家族或亲近的人。
  • “苔花及榻”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苔花象征坚韧生命力,与文人的生活状态相得益彰。
  • “命烛论心恒见跋”描述了一种深沉的交流场景,烛光下的对话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 “何处沾巾”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情绪,“沾巾”通常指泪水,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伤与不舍。
  • “斗酒青山北郭门”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斗酒象征着短暂的欢愉,而青山北郭门则是诗人向往的地方。
  1. 词的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减字木兰花其四”中的情感真挚且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夜夜归魂季母招”展现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 意象运用:作品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苔花”、“斗酒青山北郭门”等,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深度。
  • 语言精炼:该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个词都精心挑选,形成了优美的韵律和节奏。
  • 结构布局:词的结构紧凑,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形式上遵循了传统诗词的规则,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1. 文化背景与影响
  •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减字木兰花”是一种常见的词牌名,它源自韦庄的作品《木兰花令》。这种形式的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便于抒发情感和传达思想。
  • 朱祖谋的这首作品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美学特征,还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情感体验。
  •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展示了朱祖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减字木兰花其四’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这首词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无论是在语言的选择、意象的使用还是结构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作者的精湛技艺。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