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其四

睡起髻云松,枕印香腮嫩。
愁思到眉尖,齿软尝新杏。
都无鱼雁书,又过莺花阵。
宽尽缕金衣,说与伊争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生查子·其四》是一首表达暮春怀人之情的宋词,由北宋词人毛滂所作。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下面将具体探讨该作品:

  1. 作者信息
  • 毛滂,南宋著名词人,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著称于世。毛滂的词作多抒发离愁别绪,对后世影响颇深。
  1. 诗词原文
    青衣抱玉觞,独向苍天哭。天有无情时,历乱双鹅扑。杜鹃啼不休,商陆子难熟。流泪一千年,血迹西台续。

  2. 诗词解析

  • “青衣抱玉觞,独向苍天哭”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青衣女子捧着玉觞,面向天空哭泣。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助。
  • “天有无情时,历乱双鹅扑”表达了词人在自然界中找不到慰藉的孤独感。双鹅的纷飞,如同词人的思绪,无法安定。
  • “杜鹃啼不休,商陆子难熟”借用了杜鹃啼血和商陆子的故事,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哀伤与未解的愁思。这些典故的使用增加了诗词的文化底蕴,使词意更加深远。
  • “流泪一千年,血迹西台续”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表达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无尽追忆和悲痛。血迹象征了爱情的痕迹,西台则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西施的传说所在地。
  1. 文化背景
  • 《生查子·其四》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词人毛滂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滂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爱情失落的深刻感慨。
  1. 艺术特色
  • 毛滂的这首词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词中的“青衣”、“苍天”、“双鹅”、“杜鹃”、“商陆子”等元素,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增添了诗歌的美感。
  • 毛滂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词不仅在形式上工整,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度。例如,“眼泪千千年”和“血迹西台续”都是极具创意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毛滂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美、哀婉的氛围,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1. 情感表达
  • 《生查子·其四》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于情感深沉、复杂细腻的一面。
  • 词中的“青、青衣”、“苍天”、“双鹅”、“杜鹃”、“商陆子”等元素,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词汇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反映了词人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 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词人对爱情、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使得《生查子·其四》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毛滂的《生查子·其四》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宋代文人文化情感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