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其一

一夜东风换斗杓,千门晓色雪初消。
君王已奏平淮雅,犹自谦冲免会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日 其一》是明代诗人孙伟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尊敬和忠诚。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孙伟(约公元1380年前后-约公元1442年),字子厚,又字东山,号梅坡道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文学家、画家。其作品以诗歌见长,尤擅长七言律诗,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

  2. 诗歌原文
    鼓角喧春岁已除,雪花如掌遍郊墟。
    屠苏又醉王正月,童子不嫌吾旧庐。
    江曙忽惊山亦老,梅寒真与鹤添臞。
    农人爱此占年事,莫向边关洒泪馀。

  3. 诗歌内容解析

  • 鼓角喧春岁已除,雪花如掌遍郊墟:描绘了新年伊始,热闹非凡的景象,象征着新春的到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屠苏又醉王正月,童子不嫌吾旧庐:展现了新年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江曙忽惊山亦老,梅寒真与鹤添臞: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出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农人爱此占年事,莫向边关洒泪馀:反映了农民对新年的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通过“鼓角”、“雪花”、“屠苏”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新年图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 对比手法:通过对新年和新年前的生活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1. 文化内涵
  • 新年习俗: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新年期间的一些习俗,如拜年、饮酒、赏雪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诗人引发了关于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1. 历史背景
  • 明代背景:孙伟生活在明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文学流派:明代文学注重文采和技巧,强调真情实感的表达,这与孙伟的作品风格相符合。
  1. 鉴赏价值
  • 艺术鉴赏:从诗歌的语言形式、音韵节奏等方面来看,《元日·其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思想深度: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诗人展现了对人性、道德和哲学的深入思考。
  1. 创作灵感
  • 个人经历:孙伟可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来创作这首诗。他可能是一位宫廷侍臣或地方官员,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朝廷的高层和普通百姓,这使得他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新年的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像孙伟这样的文人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化资源和知识,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孙伟的《元日·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描述新年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理思考。通过这首作品,可以了解到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