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对春天雪,时烹月俸茶。
久闲便澹薄,渐老厌喧哗。
徙倚终朝看,溟蒙向晓加。
应同头上发,复乱眼中花。
光暝侵灯暗,声繁拂竹斜。
东风吹片片,北户积些些。
最豁三农望,匀淹百草芽。
润胜天上露,媚掩日边霞。
史笔应先纪,丰年的不赊。
舞萦农叟袂,飘逐使君车。
善政商于郡,优闲副使家。
酒钱随分有,诗笔且须夸。
岸洒泉声好,园滋荠色嘉。
无心思北阙,有兴读南华。
地隐商于洛,山绵楚与巴。
拖肠甘似鼠,画足不争蛇。
有病如原宪,无才敌景差。
由来叩寂寞,全胜事骄奢。
世态诚堪笑,前贤亦可嗟。
绛侯憎贾谊,白傅怨王涯。
宣室终前席,浔阳暂种畬。
升沉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自顾曾伤翼,甘同不食瓜。
但全蝼蚁命,敢斗虎狼牙。
竹箭天生直,潢污地本洼。
敢云求富贵,且免奉奸邪。
夜黑灯烧桦,朝饥饭带砂。
尚惭纡紫绶,岂望署黄麻。
亲寿高如鹤,儿娇语似鸦。
时时倾一酌,聚口笑唅呀。
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询问的《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是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的内容:
- 作者介绍:
-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歌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自然。他的作品不仅在宋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所启发。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
- 诗歌原文及解析:
- 静对春天雪:诗人面对春天的雪花,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雪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 时烹月俸茶:诗人提到自己享受着月俸的生活,尽管简朴,但足以让他品尝到生活的滋味,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知足常乐。
- 久闲便澹薄:长时间的空闲让诗人感到淡泊和清贫,这可能暗示了他对于仕途的无奈或是对名利看得很开的人生哲学。
- 最豁三农望:这里的“三农”指的是农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他看到了农民们在雪后辛勤劳作的景象,感受到了他们的辛劳与期盼。
- 百草芽匀淹:诗人用“百草芽”来形容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的“匀淹”则表达了春天给予大地生机盎然的滋养。
- 诗中意象分析:
- 春天雪:春天的雪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同时也带来了寒冷和挑战。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 月俸茶:月俸虽然不多,但足以让诗人品味到生活的滋味,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然和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 三农望:农民的希望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
- 百草芽:百草芽的生长代表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里的“匀淹”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 诗中的哲理思考: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反思。他通过对四季变换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 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 艺术特色总结:
- 《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以其简洁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生动的意象成为了王禹偁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历史地位及影响:
- 在文学史上,《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作为北宋诗歌的一个亮点,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以王禹偁的诗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从中吸取灵感和养分。
- 现代价值:在当今社会,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关注身边的环境,同时保持一颗平和与感恩的心。
王禹偁的《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