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溪者为谁,人骨皆已朽。
我来寻故迹,溪荒乱泉吼。
惜哉幽胜事,尽落唐贤手。
唯馀旧时月,团团照山口。
八绝诗 其三 明月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绝诗 其三 明月溪》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
王禹偁,字元之,北宋时期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历史感著称。《八绝诗 其三 明月溪》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展现了王禹偁深邃的诗歌艺术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下面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深入探讨这首诗:
诗歌主题:《八绝诗 其三 明月溪》以“明月溪”为题,通过对溪流荒废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人事已非的情感。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往昔辉煌不再的美好事物感到惋惜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界恒久不变之美的赞美。
艺术特色:此诗在语言运用上颇具匠心,尤其是对“旧时月”的形象描绘,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中的“唯余旧时月,团团照山口”一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突出了时间流转与世事沧桑的主题。同时,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也体现了宋诗的典型特征,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月亮常常被赋予深厚的文化意义。诗人王禹偁在此诗中利用“旧时月”作为象征,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追忆,也折射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历史的思考。
《八绝诗 其三 明月溪》不仅是王禹偁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