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绝诗 其四 清风亭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绝诗 其四 清风亭》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清风亭的景致与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省)人,北宋文学家,因其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理想而著名。
  1. 作品原文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2. 诗歌背景及鉴赏

  • 该诗写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当时王禹偁任监察御史,他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谪居期间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心灵的寄托。
  • 通过对清风亭残垣断壁的描绘,王禹偁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清风为我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清风拂面的感觉,仿佛有无形的精灵在亭中徘徊。
  •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禹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诗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清风亭以生命力,使其成为诗人情感交流的对象。
  1. 艺术特色
  • 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亭子的实写,又有对清风的虚化描述,虚实相生,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 意象生动:诗人巧妙地运用“清风”、“精灵”、“黄菊”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空间,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诗中的美。
  • 情感真挚:王禹偁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诗句简洁而有力,能够直击人心,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八绝诗 其四 清风亭》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展现北宋时期文人生活风貌的文化画卷。王禹偁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技巧,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展现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韵味。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