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学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王安石于庆历二年中进士,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并因其政绩显著而受到重用。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因守旧派反对,其改革最终被废除。元祐元年,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追封为太傅。

  2. 诗歌原文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3. 诗歌翻译与赏析

  • 翻译:诗人感到疲惫无力,难以独自前行,因此沿着道路返回。他强行驱逐心中的孤独和寂寞,遥望着暗淡的山川。行进过程中,他寻找着四处遍布的香草,而归途上,晚霞映照下的云彩仿佛在向他招手。最后,在西崦(即西方的山坳)清晰地看见了隐居的隐士,然而,他们无法攀登上去。
  • 赏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中感受到的疲惫和无奈。通过“扶路便思还”、“遥看惨淡山”等句子,诗人展示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不仅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的锐意进取和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功底,更是其在面对人生低谷时的一种独特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