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王安石不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改革家,被后人赞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首句“白下有贤宰”,意指在白下(今南京)出现了一个贤明的县官,这可以反映出作者对新上任官员的期许和赞扬;第二句“能歌如紫芝”,则可能是赞美该县官善于治理,能够如灵芝一样珍贵而有益,暗喻其才华横溢,为民造福;第三句“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表达了一种矛盾心理——尽管民众可能会受到某些不公待遇,但作为官员的他内心却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场景,暗示着他对改善民众疾苦的期望;接下来“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反映了诗人自己与自然景色的亲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山河的眷恋和思考,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国家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不仅仅是一首诗,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当世政治和民生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及其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