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词 其二

历数尧咨舜,羹墙舜见尧。
三加徽号册,五日未央朝。
庙祀瞻龙衮,韶音遏凤箫。
伏蒲思往事,泪湔浙江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其中《高宗皇帝挽词 其二》是宋代诗人周必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其治国理念的赞扬:

  1. 作者介绍
  • 周必大(1126年—1204年),字子充,一字洪道,号平园居士,南宋诗人,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其家族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周必大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作上,其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1. 原文展示
    社稷兴中否,干戈静四溟。
    生年同艺祖,庆寿似慈宁。
    人忆庚庚兆,天垂九九龄。
    向来怀夏

  2. 诗句解析

  • 社稷兴中否,干戈静四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理想状态。社稷指的是国家,兴表示兴盛,否表示衰败。这句话意味着当国家的治理达到顶峰时,战争也会停止,国家能够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 生年同艺祖,庆寿似慈宁:这里的“艺祖”指的是伟大的祖先,而“庆寿似慈宁”则是指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先辈的智慧与仁慈。这句话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敬仰和对其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
  • 人忆庚庚兆,天垂九九龄:这里提到了“庚庚兆”,可能是指某种吉祥的征兆。而“九九龄”则可能是指长寿的象征,如“九五之尊”等。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享受幸福和长寿。
  • 向来怀夏: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对逝去的君主的一种情感表达,也可能是对其生平的一种回顾和总结。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和谐以及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认识和追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