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

伏波老自厌壶头,壮志诸孙凛未休。
稍喜烽烟从绝塞,即闻貔虎静中州。
先声早已传推毂,婉画聊烦佐运筹。
好去刘公书一纸,无忘老子上南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是宋代诗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理念和人文关怀。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的作者是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是宋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涉猎广泛,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著作传世。
  • 历史地位:叶梦得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和研究。通过其作品,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政治立场以及社会责任感。
  • 生平事迹:叶梦得在学术和政治上均有不俗的表现。他曾为丹徒尉,后来担任翰林学士,参与朝廷的决策过程。在南宋时期,他历任多个职务,如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等。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伏波老自厌壶头,壮志诸孙凛未休。”这句诗表达了对年长者的敬意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稍喜烽烟从绝塞,即闻貔虎静中州。”则展现了边疆和平的景象与安定的局面带来的欣慰。
  • 整体风格: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严谨。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1.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诗中通过对国家形势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高度关注与责任感。
  • 政治立场:诗人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朝政的批评和期待,反映了他的政治观点和理想。
  • 文化传承:叶梦得作为宋代文人,其作品中自然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1. 艺术特色
  • 形式创新:《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但在内容上有所突破,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 语言精炼:叶梦得擅长运用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此诗便是一例。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 意境深远:诗歌不仅表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还透露出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叶梦得的《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不仅是宋代诗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风采和才情,还能深刻理解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