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潭州谢城父

南国波涛已过春,稍清群盗剪荆榛。
孰知贾傅倾多士,但说番君得远民。
痛饮千钟应可强,传书一纸未能频。
台评袖里犹多在,莫枉汀洲咏白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潭州谢城父》是宋朝叶梦得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叶梦得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和背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叶梦得,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他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史百家之学,尤其擅长诗文创作。叶梦得在政治生涯中,曾历任多个职务,但最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至潮州。在潮州的岁月里,叶梦得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2. 作品原文:《寄潭州谢城父》是叶梦得于宋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南国波涛已过春,稍清群盗剪荆榛。孰知贾傅倾多士,但说番君得远民。痛饮千钟应可强,传书一纸未能频。
  3. 词句注释:首句“南国波涛已过春”描述了春天到来时南方沿海地区波涛已经平息,象征着战乱结束,和平到来的景象。第二句“稍清群盗剪荆榛”则描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恢复与整顿后,地方上逐渐恢复秩序的场景。第三句“孰知贾傅倾多士”引用了历史典故,贾傅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贾谊,他曾经因直言进谏而遭受排挤,此处用以比喻那些直言进谏的官员。最后两句表达了叶梦得对于这些官员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虽不能频繁传递书信、参与政事的遗憾之情。
  4. 白话译文:南国的风波已经平息,春天来临,稍微恢复了平静。谁知道像贾谊那样被排挤、被打压的大臣,只能在远方为人民谋福利。我纵情喝酒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无法频繁地传递书信,参与朝廷的大事。
  5.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叶梦得被贬至潮州期间,这一时期的叶梦得面临极大的政治压力和个人挫折。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国家、人民的关心。
  6. 名家点评:叶梦得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受到了后世的广泛关注和赞赏。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7. 轶事典故:叶梦得在潮州任职期间,曾写下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他的诗句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登楼》,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潮州登上高楼所见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感慨的诗词,如《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叶梦得的《寄潭州谢城父》不仅是一首表现其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词,也是宋代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