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波涛已过春,稍清群盗剪荆榛。
孰知贾傅倾多士,但说番君得远民。
痛饮千钟应可强,传书一纸未能频。
台评袖里犹多在,莫枉汀洲咏白蘋。

【注释】

①贾傅: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②番君:即汉宣帝时为安定南越有功的赵佗。

③汀洲:水边平地。白蘋(píng):一种生长在江水中的草本植物,可食。

【赏析】

《赠潭州谢城父》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六句写自己对国事忧心忡忡,后六句写寄书友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而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忧虑时局动荡的心情。

首联“南国波涛已过春,稍清群盗剪荆榛。”意思是说南方的波涛已经过去,春天又来到了。虽然现在局势稍稍有所好转,但群盗仍然在四处作乱,割断树木,砍伐荆棘。这里用比喻手法描写了当时社会混乱的局面。

颔联“孰知贾谊倾多士,但说番君得远民。”意思是说谁能想到贾谊曾向文帝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只是赵佗得到了岭南地区远离中原百姓的统治。这里用贾谊和赵佗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颈联“痛饮千钟应可强,传书一纸未能频。”意思是说即使痛饮美酒也难以强身健体,即使只传一封信也难以频繁传递消息。这里用饮酒、书信作为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之情。

尾联“台评袖里犹多在,莫枉汀洲咏白蘋。”意思是说朝廷上的议论还有很多,不要白白浪费在汀洲之上吟唱那些无用的东西。这里用汀洲和白蘋来比喻官场上的议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治的担忧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和对自己政治才能的自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的现实情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