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
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
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
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
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
秋宵辞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宵辞 其四”是一首表达深沉感慨的古典诗词,由宋人白玉蟾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他出生于南宋时期,是南宗金丹派的创始者之一,被誉为南五祖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内丹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诗词原文:
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诗词解析:诗中的“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描绘了一幅深夜独自行走于静谧山林之中的景象,只有明月相伴,显得格外孤独和寂静。“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深深忧愁和无助感。接下来的“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的内心感受,清冷的露水和刺骨的秋风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最后两句“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象征着他心中的愿望和追求仍然高远而不可及。
《秋宵吟·秋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深入了解白玉蟾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这首经典之作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