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挽诗五首 其一

方瞳正碧貌如圭,六月相逢万里归。
口不谈时经噩梦,心常怀蜀俟秋衣。
可怜众热偏能舍,自是登真限莫违。
书到乡人望还舍,晋陵玄鹤已孤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米芾的作品。在这首诗中,米芾描绘了与苏轼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去世的哀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方瞳正碧貌如圭,六月相逢万里归。
    口不谈时经噩梦,心常怀蜀俟秋衣。
    可怜众热偏能舍,自是登真限莫违。

  2. 诗歌解析

  • 方瞳正碧貌如圭:描述苏轼的面庞方正、皮肤白皙,如同美玉一般。
  • 六月相逢万里归:表达了诗人与苏轼虽然相隔万里,却能在夏季相遇的喜悦。
  • 口不谈时经噩梦:指苏轼生前虽历经政治风波,但诗人不提这些经历,以免他担心。
  • 心常怀蜀俟秋衣:表达了诗人对苏轼深切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期盼与他共度余生。
  • 可怜众热偏能舍:反映了诗人对苏轼人格魅力的敬佩,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清醒和淡泊。
  • 自是登真限莫违: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灵魂得以升仙的祝福,希望他能不受世俗纷扰,自由飞翔。
  1. 作者简介
  • 米芾(1051-1109):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太原人,后徙居襄阳,最终定居润州,故又称“米襄阳”。其书法造诣极高,尤以行草书名世,被后世誉为“米颠”。
  1. 创作背景
  • 辛巳中秋,闻东坡老以七月二十八日毕此世:根据史料记载,苏东坡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迁至汝州(今河南汝南),最后又迁至海南岛的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据传,他在公元1086年八月十八日去世,享年64岁,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得知苏轼逝世的消息后所作。

《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哀悼之情的诗歌,也是米芾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