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和何逢原见寿

青衫白发,独倚江楼小。
待欲题诗压崔颢。
慨凤台今在否,白鹭沙洲,芳草外、剩得闲身江表。
醉来疑梦里,梦入梅花,歌彻青衣听清窈。
起看飞鸿没尽,白鸟玄驹,谁能数、曹瞒袁绍。
待明年、七十问何如,笑只是今朝,浣花堂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和何逢原见寿》是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何梦桂,字岩叟,淳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一位有才华的词人,曾担任监察御史等职。他的词作风格豪放,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何梦桂的词作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词风影响了后世许多词人的创作。例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就受到了何梦桂的影响,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词作。
  1. 诗词原文
    青衫白发,独倚江楼小。待欲题诗压崔颢。慨凤台今在否,白鹭沙洲,芳草外、剩得闲身江表。 醉来疑梦里,梦入梅花,歌彻青衣听清窈。起看飞鸿没尽,白鸟玄驹,谁能数、曹瞒袁绍。 待明年七十二回,七十问何如,笑只是今朝,浣花堂老。

  2. 诗词鉴赏

  • 《洞仙歌·和何逢原见寿》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词人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全词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意蕴,展现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洞仙歌·和何逢原见寿》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作,还是了解南宋时期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词人的丰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