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沁园春色 其二 三神泉元夕

兰切膏凝,柳沟燧落,光景乍新。
正石坛人静,风清绮陌,朱筵灯闹,雨压香尘。
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
看承处,有帘犀透月,蜡凤烧云。
裴回五花泉上,问谁解攻打愁城。
算人生行乐,不须富贵,官居游适,必就高明。
山寺归来簪花笑,笑老去犹能强作春。
无限事,愿长开醉眼,饱看升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为后人传颂。吴泳的《洞庭春色》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
    兰切膏凝,柳沟燧落,光景乍新。
    正石坛人静,风清绮陌,朱筵灯闹,雨压香尘。
    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

  2. 诗词鉴赏

  • 景物描写:诗中的“兰切膏凝”与“柳沟燧落”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色的图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石坛人静”,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风清绮陌”,则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美好。“朱筵灯闹”与“雨压香尘”则分别表现了节日的欢庆氛围以及春雨带来的清新。
  • 人物情感:诗中的“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自豪。这里的“潘郎”可能是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诗人自己的影子,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的成就与地位。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吴泳在创作《洞庭春色》时,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兰切膏凝”、“柳沟燧落”、“石坛人静”、“风清绮陌”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诗意,能够引发人的联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美景之中。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引人深思。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洞庭春色》的创作背景是宋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泳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艺术影响: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是宋代诗词中的佳作。它对于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研究宋代诗词的重要文献。
  1. 阅读体验
  • 语言韵味:《洞庭春色》的语言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感。诗中的用词考究,意境深远,读来令人陶醉。
  • 情感共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使人产生共鸣。诗中的意境之美、情感之深都让人为之动容。

《洞庭春色》是宋代诗人吴泳创作的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从艺术手法还是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