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其一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其一”是樊增祥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词。樊增祥,字秋谷,一字樊山,晚号瘦蝶,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婉约细腻的笔触著称于世。《卜算子 其一》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樊增祥(1846年—1931年),字秋谷,号樊山,四川达县人。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其诗词作品深受后世推崇。他在清道光年间中举人,曾担任过知县等职。樊增祥擅长骈文、诗、词,尤以词作最为著名,风格清新隽永,被誉为清代四大才子之一。

  2. 诗词原文:“凉月上初更,又到愁时候。掩镜生防见泪痕,却见灯前瘦。门外散歌尘,深院苍苔旧。不怪罗衣舞后单,只怪春寒久。”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尤其是那些描写离别与相思的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 创作背景:樊增祥的这首《卜算子 其一》是在其人生的一个特定时期创作的。那时,他可能经历了一些个人的不幸或挫折,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他的词作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同时,这首词的创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如文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4. 艺术手法:樊增祥的《卜算子 其一》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如意象的选择、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精炼。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凄美而哀婉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与心境变化。

  5. 文化价值:《卜算子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词作,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樊增祥的这一首《卜算子 其一》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一种流露,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一个典范。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的技巧,为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