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三

老子百般足,无事可闲忧。
几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
潦倒戏衫舞袖,郎讲门槌拍板,端的这回收。
日月两浮毂,身世一虚舟。
想鹪鹩,与鸿鹄,不相谋。
惊鳞万里深逝,谁肯更吞钩。
醉则北窗高卧,醒则南园行乐,莫莫更悠悠。
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其三”是一首宋代词作,作者是曹冠。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游历潭洞、瀑布飞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宋词的详细介绍:

  1. 词题与背景
  • 创作时间:据词题和序言,此词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潭洞或观赏瀑布时所作。
  • 创作地点:词中提到的潭洞和瀑布很可能位于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名胜之地。
  1. 词的内容与意境
  • 自然景观的描述:“游燕赏潭洞”描绘了诗人轻松愉快地游览山水的情景,“舒啸对云峰”则表现出他面对高山流水时的豪放心态。
  • 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词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 人生哲理的抒发:词中蕴含了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体现了一种高洁的人生境界。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词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 语言风格:该词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能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水调歌头·其三》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审美趣味。
  • 思想深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词人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1. 影响评价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水调歌头·其三》都有较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 流传至今:这首词不仅在宋朝流传甚广,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 词人的生平
  • 曹冠简介:曹冠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但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窥见一斑。
  • 词风特点:曹冠的词风豪放而不失细腻,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水调歌头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宋代词作,也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理和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