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舟中对月

历眼旬馀半,终宵月在天。
若将今岁看,仅有此番圆。
寒逼鸿洲外,光摇蚁瓮边。
家山千里远,应共一婵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溪舟中对月》是宋代诗人吴锡畴创作的一首古诗,以表达对月亮和家乡的深情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吴锡畴(约1230年-1296年),字子寿,号东湖,又号东湖渔父,南宋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早年便有诗名远扬。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慨。
  2. 诗歌原文
    历眼旬余半,终宵月在天。若将今岁看,仅有此番圆。寒逼鸿洲外,光摇蚁瓮边。家山千里远,应共一婵娟。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明月”这一主题,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月光下,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还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结。诗中的“寒逼鸿洲外,光摇蚁瓮边”等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明月与江水、小屋相映成趣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静谧的自然画卷之中。

《荆溪舟中对月》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还能深入理解古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