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郊原极目平,未寒林叶尚馀青。
前村一穗浓烟起,知是逡巡到肃宁。
过肃宁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肃宁城》是宋朝诗人吕陶的一首作品。吕陶(1027—1103),字元钧,号净德,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进士,曾在神宗熙宁三年通过制科考试。在《过肃宁城》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肃宁城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从诗歌的原文来看,吕陶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述了肃宁城的郊野景象。“百里郊原极目平,未寒林叶尚余青”,这句诗通过对郊外平原的描述,展现了肃宁城的辽阔与宁静。“前村一穗浓烟起,知是逡巡到肃宁”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嗅觉的结合,使读者仿佛能闻到田间的稻香和村落的炊烟,感受到肃宁城的生活气息。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来看,吕陶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未寒林叶尚余青”中的“余青”二字,既形容了林叶的颜色,又暗示了春天尚未过去,生机盎然的景象。此外,“前村一穗浓烟起”中的“浓烟”一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也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依赖和对故乡的思念。
从诗歌的情感色彩来看,《过肃宁城》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吕陶在诗中多次提到“肃宁”、“乡愁”,这些词汇不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家乡人民生活的关心。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过肃宁城》成为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过肃宁城》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故事。它通过对肃宁城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一种展示,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