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 其三

乐羊振归旅,光艳充国都。
矜心激盛气,奋若长虹舒。
君王劳军罢,为出一箧书。
避席再拜跪,功非臣所图。
不待一盈箧,寸书已有馀。
成功在主君,斯语不可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咏三首 其三》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五言律诗,该诗以闺中怨情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反战的情绪和对战争的反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沈佺期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生活在唐代初期,与宋之问、杜审言等人齐名,被后世称为“沈宋”。他的诗歌在当时颇受推崇,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艺术成就:沈佺期擅长五言律诗的创作,其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真挚而深沉。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因此备受后人赞赏。
  1. 诗歌原文
  • 原文:《杂咏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组诗作品之一,属于《杂咏三首》系列中的第三首。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位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 内容摘要:诗中描述了思妇在月夜下独处的情景,她的心随月亮的圆缺而波动,夜晚的寂静中只有她一人,无法与爱人共享此刻的美好。她抬头望向明月,却只看到丈夫离去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思念和哀愁。
  • 艺术手法:此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例如,“蒹葭生床下”和“蛛蝥网四壁”等描写生动形象,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思妇内心的孤独和哀思。此外,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沈佺期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
  1. 主题思想
  • 反战情绪:此诗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安宁的深切关注。
  • 女性视角:从一位思妇的视角出发,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为诗歌增添了深刻的情感深度。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初唐文学的代表之作,《杂咏三首·其三》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了解唐代诗歌风格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唐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审美情趣: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述,此诗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1. 社会影响
  • 读者群体:此诗由于其深情并茂的表达和深刻的主题,受到了广泛的读者喜爱,尤其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和影响力。
  • 后世影响:沈佺期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诗风对后世诗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后来许多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杂咏三首·其三》不仅在艺术上展示了沈佺期高超的诗歌技巧,更在思想上传递了反战的强烈呼声,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