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润上人归宛陵

我昔游宣城,稚节等雏凤。
稍知风物奇,未解入嘲弄。
歘尔鬓负霜,岁月杂机综。
唯有谢公亭,颇复到清梦。
上人宛陵秀,禅馀喜吟讽。
胸中淡无畦,妙觉自能种。
偶随欧峰云,悠然入茅栋。
谈间无俗调,不应亭午供。
谁云佳少年,意气极庄重。
别我归故山,索我赠言送。
邻邦古法窟,老衲妙擒纵。
伽黎宴湖海,名字走梁宋。
吾其从之游,射隼期必中。
勿学汉阴人,终年徒抱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润上人归宛陵》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宋代文学作品,作者是李彭。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彭是宋代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
  • 他的作品风格细腻、含蓄,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1. 原文节选
  • 我昔游宣城,稚节等雏凤。稍知风物奇,未解入嘲弄。
  • 歘尔鬓负霜,岁月杂机综。唯有谢公亭,颇复到清梦。
  • 上人宛陵秀,禅余喜吟讽。胸中淡无畦,妙觉自能种。偶随欧峰云,悠然入茅栋。谈间无俗调,不应亭午供。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宣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 诗中的“稚节等雏凤”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天真和热情。
  • “唯有谢公亭,颇复到清梦”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学兴盛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宣城时所感所思,通过对宣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1. 艺术特点
  • 诗歌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宣城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运用得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思想内涵
  • 诗歌不仅描绘了景色,还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诗人通过游历宣城的经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送润上人归宛陵》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宋代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宣城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