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山房十咏 其六

尺寸功名几短长,区区驰骛等空忙。
皮毛尽剥丹心在,世味风霜已饱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和山房十咏·其六》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世事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题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观及内心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宋人李曾伯以其才气纵横、喜用慷慨悲壮之调而著称,自称“愿学稼轩翁”。他在文学创作上不拘一格,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方式。
  1. 诗意解析
  • 内容解读:在《自和山房十咏·其六》中,诗人通过对尺寸与功名的浅显比较,抒发了对于人生短暂、虚度光阴的感慨。他描绘了一个人虽忙碌奔波却未能实现理想,最终只能空忙一生的情形。
  • 情感抒发: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淡泊名利,表达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恼的超脱。

李曾伯的《自和山房十咏·其六》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受到后世的推崇,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独特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