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活计未全贫,一径筼筜碧玉新。
野趣近依陶令宅,幽姿深隔庾公尘。
独馀世外冰霜操,不逐人间草木春。
吏隐何妨成小筑,风流重见竹林人。
向丞厅旧有小轩榜曰日哦庳隘不爽近彻墙向南植竹数竿改曰分翠与僚友邑之贤彦日游其间且索鄙句因赋二诗呈诸友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公择咏风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该诗是和友人李公择的咏物诗,通过赞美竹子来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首句“向丞厅旧有小轩日哦庳隘不爽近彻墙向南植竹数竿”描述的是向丞厅中的小轩,这里曾经是苏轼吟咏的地方,虽然空间狭小,但位置靠近墙壁,向南种植了几根竹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小轩中创作的情景。
次句“与僚友邑之贤彦日游其间且索鄙句因赋二诗呈诸友 其二”表明在小轩中与朋友一起游玩,并创作了两首诗,其中第二首就是《和李公择咏风竹》。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爱好。
第三句“分翠与僚友邑之贤彦日游其间且索鄙句因赋二诗呈诸友 其一”描述了与朋友们一起欣赏竹子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小轩中欣赏竹林的情景。
第四句“岂无佳哉事相与而乐焉其如吾何哉虽一何盛兮亦何足以言乎其若此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的赞美之情。他认为竹子虽然美丽,但并不足以表达他对这种景色的喜爱,因此他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盛况。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竹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最后一句“此心以适而已吾何忧乎”,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他认为只要内心满足,就不会有任何担忧。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