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访我海边村,笑语俄惊隔九原。
萧寺新题云有态,故乡清誉玉无痕。
伤心姹女能传业,衔痛慈亲尚倚门。
纼绋情乖临穴送,一尊聊酹若敖魂。
诗悼德舆通判寺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诗悼德舆通判寺丞》是宋代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扁舟访我海边村,笑语俄惊隔九原。萧寺新题云有态,故乡清誉玉无痕。伤心姹女能传业,衔痛慈亲尚倚门。纼绋情乖临穴送,一尊聊酹若敖魂。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边村庄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作者简介:李光(993-1078),字泰发,号石渠居士,南剑将乐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李光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世的推崇和赞誉。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海边村庄、萧寺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波动。同时,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得当,如“笑语俄惊隔九原”中的“笑语”,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增添了诗的趣味性;“萧寺新题云有态”中的“萧寺”,则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与诗人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作背景:据历史记载,李光曾任通判、寺丞等官职,因此该诗可能是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所作。然而,具体写作时间不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尚无定论。
《诗悼德舆通判寺丞》是一首富有情感且充满诗意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读者或研究者,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