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北窗静,柏烟生鼎迟。
雨焦寒入座,风竹暗侵篱。
贝叶谈无相,桃花现不疑。
叩床呼稚子,怜到暮钟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隐几北窗静,柏烟生鼎迟。
雨焦寒入座,风竹暗侵篱。
贝叶谈无相,桃花现不疑。
叩床呼稚子,怜到暮钟时。
《秋晚十咏·瞑坐》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
《秋晚十咏·瞑坐》全文如下:
隐几北窗静,
柏烟生鼎迟。
雨焦寒入座,
风竹暗侵篱。
贝叶谈无相,
桃花现不疑。
叩床呼稚子,
怜到暮钟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傍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在诗中,“隐几北窗静”表现了诗人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角落,静静地坐在北窗之下;而“柏烟生鼎迟”则暗示了炉火已经燃起,散发出柏木的香气,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接下来,诗人通过“雨焦寒入座,风竹暗侵篱”两句,传达了天气的寒冷以及微风中竹叶的摇曳,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贝叶谈无相,桃花现不疑”两句,则转向了佛教禅宗的思想,用贝叶经和桃花来隐喻修行者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叩床呼稚子,怜到暮钟时”则是诗人与孩子们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慈爱和关怀。
《秋晚十咏·瞑坐》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家人的深情厚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弥逊深厚的文学造诣,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