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右史方铁庵诗三首 其三

纸钱森插竹,遗像在方桥。
月暗甘棠密,风嘶韩木乔。
所悲缘瘁国,于谊况同朝。
凄断黄湾路,丹旌些莫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右史方铁庵诗三首 其三》是李昴英创作的一首宋词,表达了对故友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昴英以其精湛的文学才华著称,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以下是这首诗及其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昴英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诗词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
  • 他的诗作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后人广泛传诵。
  1. 诗歌原文
    纸钱森插竹,遗像在方桥。月暗甘棠密,风嘶韩木乔。
    所悲缘瘁国,于谊况同朝。凄断黄湾路,丹旌些莫招。

  2. 诗歌鉴赏

  • “纸钱森插竹”描绘了一幅祭祀的场景,纸钱随风飘散,竹子直立如剑,形成了一幅充满哀伤的画面。
  • “遗像在方桥”则通过方桥这一具体地点,展现了故友遗像的存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 “月暗甘棠密”与“风嘶韩木乔”两句,运用了“甘棠”、“韩木乔”等意象,传达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 “所悲缘瘁国”,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体现了他对时事的深切思考。
  • “于谊况同朝”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共同经历风雨、患难与共的情感。
  • “凄断黄湾路”,以黄湾路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氛围,使人深感凄凉。
  • “丹旌些莫招”,则是对故友的一种追思和祭奠,表达了诗人对其离世的悲痛和不舍。

通过对《挽右史方铁庵诗三首 其三》的深入解读,不难发现这首宋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故友的悼念之作,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