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一 过分水岭

征骑远,千里别沙阳。
泛碧斋傍凝翠阁,栖云寺里印心堂。
回首意茫茫。
分水岭,烟雨正凄凉。
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
极目暮云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江南·过分水岭》是宋代李纲创作的组词作品,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较为著名。下面将对文学作品《望江南 其一 过分水岭》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阐述:

  1. 作者简介:《望江南·过分水岭》的作者李纲,作为宋代大臣,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对时局的观察,因此《过分水岭》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慨的诗歌,也蕴含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2. 文学风格:李纲的诗词通常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能够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望江南·过分水岭》中的“征骑远,千里别沙阳”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旅途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3. 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李纲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诗作多以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通过对《望江南·过分水岭》的分析,可以发现李纲的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4. 历史背景:李纲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词往往反映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通过《望江南·过分水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侧面,如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等。

  5. 艺术特色:李纲的诗词在艺术上追求意境深远,语言精炼。他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使诗歌含义丰富而深远。例如,“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的地理方位感,又蕴含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6. 情感表达:李纲的诗词充满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故土人民的关爱。这种情感表达,使得他的诗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写,更深入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索。

《望江南·过分水岭》是李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作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的一种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宋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