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其二

十日王程未许归,登山临水此心违。
夜阑佛屋龛灯暗,时有飞萤点客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偶作其二》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扮演了独特角色。下面将对《偶作其二》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洪简介:李洪,字希圣,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李洪的诗作多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
  •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洪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也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1. 诗句解析
  • “十日王程未许归”: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为公事而未能按时回家的情景。在这里,“王程”指的是朝廷的任命或派遣任务,而“未许归”则表示不能按时结束公务。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责任和使命的坚守和执着。
  • “登山临水此心违”:描述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时,却发现自己的心意与自然景象并不相符。这里的“登山临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自然的向往。
  • “夜阑佛屋龛灯暗”:夜晚降临时,诗人独自坐在佛寺中,周围环境显得格外宁静。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佛像前的灯光变得暗淡,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这反映了诗人在忙碌之余渴望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平静。
  1. 主题思想
  • 对自然的热爱:李洪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如“海棠花底东风恶”,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喜爱。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字中,也渗透在他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里。
  • 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李洪的作品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欲依佛老心难住”反映出他对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困惑和挣扎。这些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死、得失、名利等人生问题的深层思考。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李洪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直击主题,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堆砌。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能够引起共鸣。
  • 意境深远:李洪的诗歌常常以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种意境既是一种美的追求,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李洪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传播文化价值:李洪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文化的载体。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偶作其二》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更在文化意义上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