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超海翁游金陵

渺渺金陵道,江天正寂寥。
孤鸿随去影,一锡破寒飙。
官渡潮多涸,台城寺半凋。
离宫见杨柳,莫折弄春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超海翁游金陵》是宋代诗人李龏的诗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介绍:李龏,字才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兴亡、历史沧桑的感慨。
  • 创作背景:《送超海翁游金陵》可能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创作的。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李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京远行的祝福以及对他仕途顺利的期望。
  1. 诗歌原文
  • 开头两句:“渺渺金陵道,江天正寂寥。”描述了金陵道上的空旷与寂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广阔的意境。
  • 第三四句:“孤鸿随去影,一锡破寒飙。”描绘了大雁随行舟离去的身影,以及船夫驾着小舟在寒风中前行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艰险的担忧。
  • 最后两句:“官渡潮多涸,台城寺半凋。”反映了金陵地区水旱灾害频发,城市风光已不如往昔的景象。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李龏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孤鸿、寒飙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深邃的情感。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远行的祝福,更是对个人命运、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与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受。

《送超海翁游金陵》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和历史感的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