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元亮

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
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
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
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李元亮》是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汪藻对友人李元亮的深情思念和对其生活状态的关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他于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汪藻的仕途经历较为丰富,曾在多个重要职位上担任要职,如大理寺评事、知建康府等。
  1. 诗歌原文
    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
    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
    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
    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

  2. 诗歌分析

  • 意境深远:汪藻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友人李元亮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生活境遇的关切。诗中的“水宿山行十日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困苦,而“李侯应恨尺书迟”则透露出李元亮对书信迟到的不满与期待。
  • 情感真挚:诗中的“遥知雨别风流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别离后的思念之情,而“直到秋高木落时”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岁月的美好祝愿。
  • 艺术手法:汪藻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负郭生涯千亩竹”,通过描绘友人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其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次韵李元亮》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探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汪藻展现了他对友人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