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十月蕈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
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
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
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
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
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
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
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食十月蕈》是宋代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
    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
    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
    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

  2. 诗人简介

  • 诗作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汪藻创作而成。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出生于今江西省上饶市。他是宋朝的进士,曾担任过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务。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一定建树的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1. 诗歌鉴赏
  • 内容解读:汪藻通过描绘采摘十月蕈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珍的欣赏以及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向往。诗中的“佳蕈”指的是稀有的山珍蘑菇,而“南山白云根”则暗指其生长之地,既富于诗意又充满神秘色彩。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美食的热爱,同时反映出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通过对食物的赞美,诗人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 艺术特色:汪藻的这首《食十月蕈》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首先,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戢戢寸玉嫩”形容蘑菇娇嫩可爱,“竞啖肉菌美”则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争相品尝美味的场景。其次,诗的节奏明快,用词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食十月蕈》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雅趣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一次深入了解,也是一次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