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
知不兼行无实力,体非有用是空言。
穷探天命理为主,尽得人彝性自存。
寄语寒毡分郑老,待提此话破昏昏。
寄安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安道》是宋代诗人汪梦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和修行的独特见解,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寄安道》的主旨在于表达对儒家思想的批评和反思。诗中提到“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学者对儒家经典的盲目崇拜以及忽视实际行动的态度。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批判了那些只知理论而忽视实践的人。
诗中提出了“知不兼行无实力,体非有用是空言”的观点,这是对知识与行动关系的深刻反思。这里的“知”指的是理论知识或学术知识,“行”则是实际的行动或实践。诗人认为单纯的知识学习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实力来源于实际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诗的最后一部分“寄语寒毡分郑老,待提此话破昏昏”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传达自己的思想给那些看似迷茫、被尘世琐事困扰的人们。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后世的启迪作用。
《寄安道》是汪梦斗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深刻反思和批评,表达了对于知识和行动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后人的期望和启示。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学术界的一种批评,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迪,其价值和意义在文学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