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左司杜郎中

相见匆匆即告归,江南鱼米尽堪娱。
树林浩有秋声老,客路谁怜月影孤。
班序自还君富贵,斋居犹著己工夫。
他时重会无他说,敢问于仁已近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左司杜郎中》是宋代诗人汪梦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1. 作者简介
  • 汪梦斗:宋元间徽州绩溪人,字以南,号杏山。宋景定中,其以江东漕试魁首被授承节郎、江东司制干官;宋亡后,受谢昌言推荐于元世祖,被召至京师,然不受官职。其后,他教授乡村并有《北游集》、《云间集》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 相见匆匆即告归,江南鱼米尽堪娱: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短暂而匆忙的相聚之后,朋友即将离开,留下了江南丰富的鱼米之乡作为对友人离去的慰藉。
  • 树林浩有秋声老,客路谁怜月影孤:通过秋天的树林和孤独的月影来表达离别时的凄凉和寂寞。
  • 班序自还君富贵,斋居犹著己工夫: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忘自身修养的态度。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别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感伤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 艺术手法: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即把江南的富饶与离别的哀愁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押韵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有音乐美。
  1. 历史评价
  • 在宋代文学中,汪梦斗的这首《别左司杜郎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他的这种风格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能够引起共鸣。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作为研究宋代诗歌的一个案例,提供了了解当时文人心态和情感世界的视角。
  1. 文化意义
  • 文人交往:汪梦斗与杜郎中的友谊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间频繁的交往和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关系对于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 诗歌创作:通过对《别左司杜郎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这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别左司杜郎中》不仅是汪梦斗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南宋时期士人群体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士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