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鞅萦人未许闲,当游聊复到春山。
倡条冶叶无风味,赖有寒梅醒病颜。
次桐庐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桐庐 其二》是宋代沈与求所作的一首古诗词。
《次桐庐 其二》的作者沈与求,以其丰富的才情和深邃的艺术造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这首《次桐庐 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境营造,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理思考。
诗作原文如下:
吏鞅萦人未许闲,当游聊复到春山。
倡条冶叶无风味,赖有寒梅醒病颜。
首句“吏鞅萦人未许闲”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缠身而不得闲暇的无奈。这一句中“吏鞅萦人”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纷扰和仕途的艰辛,而“未许闲”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次句“当游聊复到春山”则转折开篇的愁苦,转而表达出游赏自然之美的愿望。春山之美,既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对心灵慰藉的象征。第三句“倡条冶叶无风味”,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物欲横流的厌倦之情。这里的“倡条冶叶”指的是浮华不实的事物,而“无风味”则强调了这种华丽背后的空虚。最后一句“赖有寒梅醒病颜”,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梅花以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高洁和坚强,诗人在这里借助寒梅之香,表达了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也要保持内心清净、追求美好的态度。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沈与求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情世态相互映照,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人生理想。《次桐庐 其二》不仅是沈与求诗歌创作的佳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