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其四

致知格物。
孔颜学问从兹出。
圣言句句皆真实。
涵养功深,将见自家得。
毋意毋我毋固必。
视听言动非礼勿。
胜己之私之谓克。
克尽私心,天理甚明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落魄/一斛珠》是一首由南唐李煜创作的词,又名《怨春风》、《章台月》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基本信息
  •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密切相关。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君主,他的词作多反映了他内心的忧愁与对亡国的哀思。据史料记载,李煜曾因拒绝使用前蜀主王建赐予的珍珠被赐金而写下了这首词。
  • 作品形式:此词属于唐代教坊曲名“一斛珠”的变体之一。《一斛珠》原为唐代教坊曲名,以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为正体。这首词采用了双调五十七字的结构,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的形式,体现了词的严谨结构和音乐美。
  • 文学价值:作为南唐后期的重要词作,《醉落魄/一斛珠》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因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状态的真实反映,展现了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魅力。
  1. 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及对过去仕宦生活的伤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丁香颗等,词人传达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 情感表达:在词中,李煜通过对比自然景物的变换,抒发了自身飘泊不定的生活感受,以及对故土和家人的深切思念。这种通过自然景物引发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心境变化和情感深度。
  • 艺术手法:词人巧妙地运用了逆挽法,通过在舟中回望引发的对别宴时的忆想,以及酒醉入梦再醒的惆怅,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这种写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感人。
  1. 文化影响
  • 历代评价:李煜的这首词自成一派,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北宋时期的苏轼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及李煜的这首词,显示出其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 现代研究:尽管时代变迁,《醉落魄/一斛珠》依然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作为研究宋代词学发展的重要文献,也是探索古代文人情感世界和社会变迁的窗口。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这首词的语言风格典雅而富有韵味,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既有细腻的感受,又不失豪放之气,显示了词人在艺术表现上的高超技巧。
  • 结构布局:词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串联起整个故事,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框架。这种布局不仅让读者易于跟随词人的思绪,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整体结构的精心构思。
  • 情感渗透:词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的流露,无论是对往事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感慨,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得以充分展现。这种情感的渗透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交融。

《醉落魄/一斛珠》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