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二 元溪不见梅

千丈清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弃疾的《鹧鸪天·元溪不见梅》是一首充满山水意境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首诗通过描绘元溪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中“千丈清溪百步雷”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元溪的壮阔景象。清溪、雷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墨山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

“柴门都向水边开”这一句,透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情怀。诗人选择在靠近水流的地方搭建柴门,表明了他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这种隐居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看待,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日影来”这两句,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观察到云彩在天空中的飘移,炊烟从柴门边的小屋袅袅升起,而野水则悠悠地映照着太阳的倒影。这样的画面既展示了自然的动态美,又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穿窈窕,过崔嵬,东林试问几时栽”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询问,是否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探询,既是对个人生活的渴望,也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思。

辛弃疾的《鹧鸪天·元溪不见梅》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