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寺坟园

万竹苍寒拥寺门,寺牌金字御书存。
荣华肯信当年事,仪制空留后世恩。
影阁有灯尘网暗,殡宫无月土花昏。
见梅不敢轻攀折,恐是春风水际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寺坟园》是宋朝诗人周端臣所作,一首描写古寺的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
  • 周端臣:宋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物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诗歌风格:周端臣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用自然景观来寓意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诗歌原文
  • 万竹苍寒拥寺门:描述了一座寺庙被竹林环绕的景象,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庄严。
  • 寺牌金字御书存:提及寺庙中保留着皇家御赐的匾额,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荣华肯信当年事:表达了对过去荣华富贵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无常的感慨。
  • 仪制空留后世恩:指出尽管形式上的礼仪和规制已经消失,但其遗留下来的恩德却能惠及后世。
  1. 诗歌背景
  • 历史时期:《刘寺坟园》创作于宋朝,这一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
  • 文化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诗词歌赋成为文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常用文体。
  • 宗教影响:当时的宗教信仰较为盛行,寺庙是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文人墨客交流思想的地方。《刘寺坟园》中的“庙门”和“寺牌”等词语,都暗示了这一背景。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隐喻人生哲理,如“万竹苍寒”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影阁有灯尘网暗”则反映了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昔日荣华与现在萧条的对比,突显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含蓄表达:周端臣在诗中巧妙地使用了隐晦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在品味之余,有更多的联想与思索空间。
  1. 鉴赏与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寺庙的自然风貌,更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 文化内涵:通过对寺庙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 历史价值:作为宋朝的文学作品,《刘寺坟园》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刘寺坟园》不仅是一首描绘古寺风光的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