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还深,渐银床露冷,梧叶风高。
婵娟也应为我,羞照霜毛。
流年老尽,漫银蟾、冷浸香醪。
除尽把,平生怨感,一时分付离骚。
伤心故人千里,问阴晴何处,还记今宵。
楼高共谁同看,玉桂烟梢。
南枝鹊绕,叹此生、飘转江皋。
须更约,他年清照,为人常到寒霄。
汉宫春 其一 己未中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宫春 其一 己未中秋作》赏析:宋词中的经典
《汉宫春·己未中秋作》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的感慨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孤独与哀愁。
在这首词中,“秋意还深,渐银床露冷,梧叶风高”这几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之中。银床、露冷、风高,这些词汇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寂静,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婵娟也应为我,羞照霜毛”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比作一个害羞的女子,她的光辉在霜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娇羞。这样的描写既增加了诗意,又深化了词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流年老尽,漫银蟾、冷浸香醪”这几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银蟾,即月亮,在这里象征着时间;而香醪,则是古人用以自酌的一种酒,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自我安慰。这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思。
“除尽把,平生怨感,一时分付离骚”这句话则是诗人情感的一次爆发,他将所有的不满、悲伤和怨愤都寄托在了屈原的《离骚》之中。这不仅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屈原作品的崇敬之情。
《汉宫春·己未中秋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更是一幅情感与自然相交织的画卷。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周紫芝成功地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