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作往还,如今那怪鬓毛斑。
凫居雁户得安处,鹤怨猿惊羞故山。
静乐顾子难独享,公忙何日见君闲。
相将嵩少深深处,更共眠云紫翠间。
镇卜居许下虽未有涯先作五十六言奉寄子华相公持国端明玉汝待制
介绍
《镇卜居许下虽未有涯先作五十六言奉寄子华相公持国端明玉汝待制》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吾闻古之贤士,不忧道之不行也,而忧人之不能受也。是以古之人无故不居深官,不求苟得,不以私情废公道。今吾子方处荣势,有志于道,而欲以身观代者,亦已危矣!夫道,犹水也,无水而能载舟也。今子为政于人,其如水行乎?且君子之仕也,非为禄而已也。然吾子独不见夫上流之处乎?有渔者进乎江海之中,其竿长丈,重百钧,而得鱼焉,非特在多也;中流以下多弃乎此地矣。夫仁人之于世,其义亦如此。夫为人君者,岂以富贵长厚为乐哉?而遂以身徇利者,皆由浅薄之谋也。吾子之才高矣,诚欲用吾道,必合天下之心,而理之于当。吾子将何以自免于斯乎?吾闻子之志在济物,而好施予焉。今子为相,而事权贵,宜若有余,乃反损之,是不明夫志之所向也。夫权贵者,固吾所以养吾身者也;然吾又以为不然。夫天地之生材,固当不同;而君子小人,其用心各有所归。君子小人之用心异类,犹草木之不同也。君子之材,犹金玉之在璞石之间也。故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犹惜玉石之未琢,以通其精光也。是以君子虽美而不芳,虽大而不高,求诸天下而准者也。吾子方据要路,志存匡济;今乃日引众议,以与己异,非所谓知轻重也。吾子虽欲自免于斯,其可得邪?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我听说古代的贤人,不愁自己的主张推行不了,而是担心人们接受不了。因此古代的人,没有因为地位崇高而不肯住进深宫的,他们不谋求个人的私利,也不因个人感情而放弃公正的原则。现在您正在处在一个显贵的位置上,有实现理想的志向,却还想以身来辅佐他人执政,这已经危险了。大道好比水流,没有水就不能载着船前进。如今您做官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俸禄吗?但是我却没有看到,上流的地方还有谁在从事呢?有一个人到江海中去捕鱼,他的钓杆有一丈长,重量达一百斤,他得到了很多鱼,不仅仅是数量多的原因;而在江河下游的地方就很少有人去了。仁义之人对于社会也是这样。作为人君,哪能仅仅以富贵和长寿作为快乐呢?然而却把个人的命运寄托在追求利益上面,都是由于见识肤浅啊。您的才能很高,如果真想实行我们的理想,一定要使天下人的心情都归顺于自己,然后按照道理去办事。您打算拿什么方法来避免这种局面呢?我听说您的志向在于救济万物,喜欢对人进行施舍。如今您当宰相,而要侍奉那些权贵,似乎还觉得有些不够,可是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名声,这就是不明白自己的志向所在了。权贵固然是我的养生之道,但我也认为不是这样。天地间生长的人才,本来各不相同;而君子和小人的心思各自有所归依。君子和小人的用心不同,就像草木和石头不同一样。君子的材料就好比金子和玉石藏在石头里一样。所以君子把材料藏在身上,等待时机再行动;就像珍惜玉石还没有打磨干净那样,用来显露它的光泽一样。所以君子即使非常美好也不会香飘四溢,虽然高大却不会显得突兀,寻求天下人才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就可以知道深浅了。您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地位上,想要实现抱负,现在却整天招引各种议论,和自己的志向不一致,这不是所谓的懂得看轻重吗?您虽然想摆脱这个局面,能够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