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湖遇逆风

嘉平既望馀,玉冰发归桨。
舟行苦滩涩,三日葛陂上。
天寒岁云晏,道远空怅惘。
行行且旬日,仅此舟泱漭。
顺流风忽逆,进尺退或丈。
鱼鼋反出没,涛浪相潏荡。
茫茫水接天,四望极空敞。
虽令归思滞,亦觉胸次广。
是时群鱼集,轧轧乱轻榜。
纷来以千百,并进或三两。
悬金上丝纶,跳玉中层网。
中间数十辈,蓑笠牵画舫。
沿流勤按视,似是此湖长。
彼行良甚捷,此进不可强。
倘无观鱼乐,孰慰岑寂想。
篙师不告瘁,奇观亦可赏。
黄昏成野泊,风雨助悽怆。
势如潮汐来,怒若鼙鼓响。
吾独安所适,幸不愧俯仰。
缅怀金兰友,气义特慨慷。
念我归苦迟,舍我愿先往。
亟趋南浦城,择馆待税鞅。
今宵此风雨,露宿必草莽。
继兹更三日,会面一拊掌。
屠酥酒同倾,共挹西山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麻子湖遇逆风》是宋代诗人姚勉的一首作品。在这首诗中,姚勉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面对自然现象时的独特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姚勉,南宋时期的文人,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蕴含深厚的个人情感。
  • 创作年代:《麻子湖遇逆风》创作于宋代嘉平既望余,反映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1. 诗歌内容分析
  • 开头描写:诗的开头“嘉平既望余,玉冰发归桨”描写了诗人在冬季的一个清晨,乘舟归来的情景。这里的“玉冰”可能指的是初升的太阳或是水面上的薄冰,而“归桨”则暗示了归家的动作。
  • 旅途困难:“舟行苦滩涩,三日葛陂上”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在这里,“苦滩涩”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也隐喻了诗人旅途的不易。
  • 自然景观描述:“天寒岁云晏,道远空怅惘。行行且旬日,仅此舟泱漭。”诗人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旅途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顺流逆风的遭遇:“顺流风忽逆,进尺退或丈。”描述了船只在顺流下行驶时,突然遭遇逆风的意外情况。这不仅考验着船员的技巧,也考验着诗人的应变能力。
  • 内心感受:“虽令归思滞,亦觉胸次广。”尽管外界条件艰苦,但诗人的内心却因为这次经历而变得宽广。这里的“胸次广”意味着心灵的成长和超越。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麻子湖遇逆风》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鱼鼋反出没,涛浪相潏荡”,这些意象丰富了诗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姚勉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麻子湖遇逆风》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时刻,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麻子湖遇逆风》不仅展示了姚勉作为诗人的深厚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自然观察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的心理变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