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督洗泥韵

阴山趺坐匪逃秦,杖锡聊充观国宾。
君已无家携爱子,我虽有室别慈亲。
顷年共试同文馆,今日俱为异域人。
千里远来当洗拂,松醪未熟且休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督洗泥韵》是宋代诗人洪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次督洗泥韵》的创作背景与洪皓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洪皓,字光弼,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于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并在建炎三年(1129年)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前往金国。在金国,因不愿投降而遭到囚禁,长达15年之久。最终在金皇统三年(1143年),他被释放并放归故土。

  2. 诗歌原文
    阴山趺坐匪逃秦,杖锡聊充观国宾。
    君已无家携爱子,我虽有室别慈亲。
    顷年共试同文馆,今日俱为异域人。

  3. 诗意赏析

  • 意境描绘:《次督洗泥韵》通过描述诗人在不同地域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从繁华到寂寥、从团聚到分离的情感转变。诗人在金国的遭遇和思乡之情,都通过这些诗句得以表达。
  • 情感流露: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处境,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历史价值。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局势,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1. 艺术风格
  • 语言运用:洪皓在《次督洗泥韵》中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声调的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得到增强。他的用词精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 意象创造:诗中的“阴山”、“金国”等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还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次督洗泥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 社会意义:这首诗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次督洗泥韵》作为洪皓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