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宜春郡,素飧诚有馀。
政声惭遂霸,文藻谢严徐。
使节分铜虎,仙庐秘石渠。
君恩殊未报,不敢赋归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吏隐宜春郡,素飧诚有馀。
政声惭遂霸,文藻谢严徐。
使节分铜虎,仙庐秘石渠。
君恩殊未报,不敢赋归欤。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十》是宋代诗人祖无择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示了作者在宜春郡任职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朝廷政令的忠诚与对自身才能的谦逊态度。
祖无择在诗中描述了自己作为官员在宜春郡的日常生活。他的“素飧诚有馀”表明他过着清贫而自足的生活,食物虽简单但足够充饥。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处世哲学。
诗中的“政声惭遂霸,文藻谢严徐”揭示了祖无择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的痛苦。他曾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顶峰,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表露无遗。
诗中提到了使节分铜虎,仙庐秘石渠等细节,这些描述可能暗示了他在某个时期曾经担任过重要的职位,并且有着一定的权力象征。
祖无择表达了对皇帝恩德未报的无奈与忧虑。他在诗中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不敢轻易赋归的想法,这反映了他对朝廷的信任以及对自己职责的认识。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十》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生活态度和历史背景的诗歌,更是体现了古代士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思想情感和价值选择。通过对祖无择诗歌的分析,不仅能更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品德、社会责任和历史认知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