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濡滞示仁仲

扁舟下荆江,信宿七百里。
少萦玉州岸,翠壁红楼起。
提携桃竹杖,飞步同徙倚。
永啸来长风,极望际天水。
登临兴未穷,归思孰能弭。
枕湖驾高浪,万顷期一苇。
飞廉不借便,进尺或退咫。
莽苍入葭芦,回环乱洲沚。
刺篙力言匮,挽缆路仍圮。
物用各有时,奡荡未可鄙。
风水亦何心,邂逅乃如此。
快意得濡滞,赢缩固其理。
子文三已仕,了不见愠喜。
斯犹未称仁,胡不听行止。
南山定非远,风驶一帆耳。
携壶上翠微,旅琐为君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寅的《归舟濡滞示仁仲》是一首描绘乘船沿荆江而下旅程的宋诗。这首诗作不仅是胡寅文学创作的杰作,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代表。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胡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哲理性的探索。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胡寅在诗歌创作中的功力。他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富有节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中。例如,“扁舟下荆江”一句就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江河图景,为后续的情感表达打下了基础。再如,“飞步同徙倚”中的“徙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漫步江边的动作,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活。此外,“快意得濡滞,赢缩固其理”等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胡寅精湛的技艺,还体现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从哲学角度分析,胡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命运与选择的思考。他的诗句“子文三已仕,了不见愠喜。斯犹未称仁,胡不听行止。”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洞察,暗示了人们应该根据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同时,胡寅在诗中也提到了“风水亦何心,邂逅乃如此”,这反映了他对命运不可预测性的感慨。这种对命运的哲思,不仅显示了胡寅作为文人的深邃思考,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归舟濡滞示仁仲》,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还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充满了诗酒风花,但也伴随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胡寅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交织的产物。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归舟濡滞示仁仲》是胡寅文学造诣的体现,同时也是他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还能从中汲取对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