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会稽道士

藐姑容化三阴馆,句漏砂封六乙泥。
五练夜穷青玉枕,七明晨采碧云梯。
冠霞高把浮丘袂,握体深藏鬼谷奚。
知有山西驻龄药,何妨相赠一刀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会稽道士》是宋朝晏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晏殊的生平: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号元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生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的一个官宦家庭。晏殊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才,尤其擅长诗文,他的诗词作品广受赞誉。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赠会稽道士》原文如下:
    “藐姑射仙人,乘云驾雾游三界。
    绛县夫人,三十二峰罗翠壁。
    句漏居土,六乙泥封句漏砂。
    五练夜穷青玉枕,七明晨采碧云梯。
    冠霞高把浮丘袂,握体深藏鬼谷奚。
    知道有山西停下龄药,何不送给你一刀圭”
  • 词句解析:这首诗通过描写仙人与山中修行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其中,“绛县夫人”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女仙,而“句漏居土”则是指道教中的男性修道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富有道教色彩的世界。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入圣生活的向往。诗中对神仙居所的描述,如“三阴馆”、“三十二峰”、“绛县夫人”、“七明晨”、“碧云梯”,不仅形象生动,还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神秘的宗教氛围。
  • 哲理思考:除了丰富的艺术表现,这首诗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生活的纷扰与道家追求的精神自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赠会稽道士》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深刻的哲理内涵、精美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历代学者研究和欣赏的对象,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