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晓行

茅舍乱鸡声,疏林淡见星。
霜轻留草绿,雾暗失山青。
踪迹去来燕,交游聚散萍。
浮生原是客,不必恨飘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晓行》是宋代诗人真山民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下面将详细介绍《临江晓行》:

  1. 作者简介
  • 真山民,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其作品以诗歌见长,尤擅长写景抒情。李生乔叹其不愧乃祖文忠西山(真德秀),人们于是疑其姓真。或云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宋末进士。
  1. 诗歌原文
  • 茅舍乱鸡声,疏林淡见星。霜轻留草绿,雾暗失山青。踪迹去来燕,交游聚散萍。浮生原是客,不必恨飘零。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江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诗中的“霜轻”、“雾暗”等字眼,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朦胧而宁静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末,诗人因政治原因离开故土,隐居山林。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有感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往往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不满。
  1. 艺术特色
  • 《临江晓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影响及评价
  • 《临江晓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临江晓行》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人生感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诗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