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乱鸡声,疏林淡见星。
霜轻留草绿,雾暗失山青。
踪迹去来燕,交游聚散萍。
浮生原是客,不必恨飘零。

【解析】

本诗写于诗人晚年,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人生和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

第一句“茅舍乱鸡声”,描写清晨鸡鸣之声与杂乱的鸡叫声,点明了时间,也渲染了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疏林淡见星”,用“淡”字写出星光稀疏,突出了夜色之浓;第三句“霜轻留草绿”,用“轻”字写出霜气之轻,突出了草色之翠;第四句“雾暗失山青”,用“暗”字写出雾色之浓,突出了山色之淡。

“踪迹去来燕,交游聚散萍”。两句写燕子的飞来飞去,浮萍的聚合离散。

“浮生原是客,不必恨飘零”。两句写人世间的浮生本来就是客旅,用不着为飘泊而伤感。

【答案】

译文:

清晨时分,我听到鸡叫声在茅屋中回荡,看到疏林中稀疏地散布着点点星光。

薄霜让草儿保持了生机,雾气使山林失去了颜色。

燕子在屋前屋后飞翔,就像客人来来往往,萍水相逢的人相聚离散。

人世间的浮生本来就如同过客,何必因为自己的飘零而感到遗憾呢?

赏析:①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作者通过观察晨鸡啼唤、疏星点点、草叶露珠等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生感慨。②诗歌首联以“鸡”起兴,借景抒情,既描绘了清幽宁静的乡野夜景,又烘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③颔联写诗人早起时所见之景:稀疏的星光映照出疏朗、淡雅、静谧的夜空。“轻”、“淡”这两个词不仅形容了星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对生活的淡然处之。④颈联以“燕”“萍”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踪迹”指人或事物来去无常、无根可循的状态,“聚散”则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与疏远,二者结合,寓意深远。⑤尾联“浮生原是客,不必恨飘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豁达理解。人生如行客,漂泊不定,无须因飘零而感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