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七 戊辰七夕

令节标名自古闻。
今宵银汉耿无云。
难寻海上乘槎客,空诵河东乞巧文。
罗异果,炷名熏。
纫针捻线漫纷纷。
蓬莱底事回车处,暗想当年钿合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戊辰七夕》是宋代诗人郭应祥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七夕节的深刻感悟和情感体验。下面将对这首诗词进行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令节标名自古闻。今宵银汉耿无云。难寻海上乘槎客,空诵河东乞巧文。罗异果,炷名熏。纫针捻线漫纷纷。蓬莱底事回车处,暗想当年钿合分。

  2. 诗歌解释

  • 节日传统:诗中提到的“令节标名自古闻”,表明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认知。在古代,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紧密相连,被视为恋人之间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 今夜星辰:作者观察到今晚的星空格外明亮,没有云雾遮挡,这为观星增添了几分浪漫氛围。他想象着那些渴望与心爱的人相聚的人们,可能会抬头仰望繁星,寻找那遥不可及的爱情信物。
  • 乞巧故事:诗中的“空诵河东乞巧文”可能是指人们在七夕节期间会诵读《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织女牛郎”故事,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祈求。
  • 象征意义:诗中的“罗异果”,“炷名熏”和“纫针捻线”,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 神话传说:“蓬莱底事回车处,暗想当年钿合分”可能指的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地点“蓬莱”(神话中仙女居住的地方),他们在银河的一岸等待另一岸的亲人相见,而这一画面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永恒的浪漫主题。
  1. 创作背景
  • 个人情感:郭应祥通过这首词反映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他可能经历了一些个人的失落或挫折,因此借七夕节的传统和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 社会背景: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人们对于传统节日有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郭应祥的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以及人们在节日中追求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色:《鹧鸪天·戊辰七夕》以其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意象生动,如“银汉耿无云”、“罗异果”、“绣针捻线”,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传说色彩的夜晚。
  • 情感表达:通过对七夕节的描述,郭应祥展现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和深沉的情感。他的词不仅记录了节日的传统习俗,也体现了他对爱情的真挚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鹧鸪天·戊辰七夕》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七夕节传统习俗赞美的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节日习俗、天文现象、神话传说的描绘,郭应祥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